Electronic Journal of English Education 編輯室

 

 

 

雙語小學在台灣:專訪國立彰化師大英語系黃春騰教授

    全台第一所合法立案的雙語小學於民國八十九年正式招生運作,至今已邁入第四年了。雙語小學往往予人昂貴、不可親的印象,而外界投注的焦點也常在其「五星級」的校園設施及收費,卻鮮少深究其創辦理念,課程規劃及遭逢的辦學困難。彰化師大英語系黃春騰老師對於雙語小學的教學特色、學生特質有深入的觀察,對於如何辦理一所理想的雙語學校更有精闢的見解。以下便是訪談實錄!

  

問:該雙語小學的教學特色?

答:從學校的名稱便可得知,既然名為雙語小學,它的最大特色即為中英兩套課程並行,另外如學生的學習上課的狀態、學習的結果、老師的分佈、還有學校所營造出來的整個校園文化等等,都與一般小學不同。簡單來說,因為是雙語學校,所以就中文部分,還是維持一般國小裡面中文所有的教學架構跟課程狀態,但英語教學的部分,則有異於一般國小的英語教學課程。在雙語小學中,英語除了是一門學科,也是一個工具,透過這個工具來教其他的學科,像是science(自然學科)、數學,還有閱讀,以及其他英文的聽說讀寫能力培養的部分也都有,所以跟一般學校學的英語課程會很不一樣。  

問:該所雙語小學目前辦學已進入第四年,目前可觀察到的學生具體英文能力表現為何?

答:的確,在雙語小學就讀的學生在英語能力的表現與一般國小學生相差甚多,更不要說是與補習班學生相比。一般國小英語課程時數較少,能力指標及其他各方面要求也較低。但在雙語學校中,兩套課程並行,經過三年培養,學生本身英語能力的建構,便有了相當深厚的基礎。此外,因為英語課程主要使用美國的教材,(但不以此為限,教材尚包括澳洲、英國,還有其他各地區的教材),透過這些課程學到的一些觀念、風俗文化,會跟一般國小英語課程中學到的內涵差很多。因為雙語課程的學習層面不只有語文能力,還包含其他的內涵。所以該所學校學生所表現出來的語言能力,即所謂的language competence,還有英文中認知及文化知識面的廣度和深度,是一般學校的小孩所無法相提並論的。  

問:在該所雙語小學,學生是否呈現英語與中文混淆,或是英文凌駕母語學習的情形?

答:以該校辦學三年來的結果而言,並沒有很明顯地看出學生語言混淆的現象。原因是當孩子第一次接觸到第二語言(英語)的時候,他們的母語建構幾乎都完成了。因此英語能力遠遠落後母語一段距離,也就沒有混淆的機會。英語會凌駕母語的學習情形也還不至於,主要原因同樣是學習起始點的問題。該所學校設有幼稚園及小學部,不管學生是由幼稚園大班開始,還是國小一二年級開始,他們的母語已經建構有相當的程度了,這時候再學英語,他們的英語水平還追不上國語的部分,所以也不至於造成凌駕母語發展之上的情形。

至於課程設計以及教學活動上如何兼顧兩種語言的學習,針對母語部份,學校應注意學生整個語言發展就質與量上,都要維持如一般國小實施課程所應有的內涵,這部分,該校做得不錯。英語的部分,亦為該校特色之一,雙語學校希望用最短的時間,來加深加廣學生的實力,所以課程設計從幼稚園開始,便著重口語能力的建構、基本英文字母及少數單字的認識。一年級便開始進入主題內容教學。如數學這門學科,符號占的比重很大,它就可以用國語來教,也可以用英語來教。在這所學校的情況及邏輯思考來說,數學學科教學是兩種語言都使用,但是因為學生對數學中之英文術語陌生及思考方式不同,國語會走在英語前面。也就是說,孩童先有了認知層面的熟悉,再透過第二語言來運作,所以英語的部分在後面就變容易了。因為除認知內涵的負擔,學生還有語言能力的負擔,所以是一先一後這樣來搭配的。其他學科如自然科也是同樣的課程設計安排。

問:在該所小學,是否從小學一年級就four skills(聽說讀寫)同時學習,還是說,因為他們年紀比較小,所以讀跟寫會在聽說之後?

答:我剛剛提到,假設一個學生開始即就讀雙語幼稚園,進入小學後,聽說便已有基本的能力了,所以在雙語學校,聽跟說並非當作一個課程來學習,而是從別的課程學習活動中,附帶的學會聽說。讀寫的學習過程則是literacy的發展,和母語一般需要分別去設計課程來培養其能力。

問:在這所小學受了完整六年的雙語教育後,學校設計希望學生畢業時能夠達到的語言能力為何?是否期待他們具有如美國小學生畢業時的語言能力?

答:這樣期望的話當然有點不實際,因為學生本身學習的時間,以及起始基礎點就已經不一樣了。以口語來講,美國小學生從一出生就開始學習,我們則是到了五六歲才開始學,所以能力不可能會一樣。至於讀寫內容,某些學科我們可以達到,數學能力不會輸,自然學科的能力不會不如國外的小孩,但英文讀寫能力全面達到和當地小孩一樣就不容易了

問:在這所雙語小學裡面中,中師跟外師是進行協同教學嗎?還是各自進行獨立教學?

答:中文課程部份就全部是中籍老師,但是就英文課程來說,他們有協同教學的設計,部分課程比較適合外籍老師主導的,就外籍老師主導﹔較適合本籍教師的,就本籍教師主導,比如說,比較屬於文法層次的東西,本國教師會比較熟悉一點,那就由本國籍的教師來主導,所以英語課程都是中外籍老師搭配教學。

問:在老師擔任顧問這幾年來,學校最常反應碰到的問題?

答:有幾個比較常會出現的問題。首先是學校的教學效果如何呈現出來,如何要求老師教出效果來。第二個問題就是管理的問題,比如說外籍老師一些行政及生活管理上的問題。第三個就是外籍教師聘任的問題。外籍老師從初步篩選到interview(面談),試教,到最後錄取這幾個流程,馬虎不得,因為要挑出很好的老師來教。另外常常會碰到的問題就是家長對雙語教育的這個制度及整個教學狀態所產生的疑問,常常要有人去解答,去說明,這個是常遇到的問題。再來是中外籍老師的溝通。有時因為中籍老師的英文程度不一,而外籍老師幾乎是不懂得中文,在溝通協調上偶爾會有一些小插曲。譬如說,語言在使用的時候,有所謂文法層次跟語用層次,語用層次比較細膩,但中籍老師使用的英語是一種很簡單只用關鍵字的表達方式,很直接,只考慮文法對不對而已。有一次,一個中籍老師對外籍老師說:「Don't sit there!(你不可以坐在那裡!)」外籍老師聽起來就會有情緒,覺得中師在命令、指揮他,但中籍老師會認為,我沒有那個意思,我的意思只想表達說,你最好不要坐在那裡,這樣一個簡單事件的溝通就可能產生小口角小誤會。歸咎原因是,中籍老師沒辦法講的委婉,直接用命令句,那外籍老師可能剛好情緒不好,就會反應說:「那你去告訴校長嘛!」

問:就雙語學校來說,是否期待政府能做哪些規劃或協助?

答:我倒不曾就這個方向去做思考,因為私立學校都是就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想辦法把學校辦好,很少會求助於政府。我想,政府能做的是,在制度面上,能夠協助雙語學校在聘任教師方面建立制度,由行政制度的彈性讓學校教出來的學生能夠是很不錯很優秀的一群孩子。在國際上將來也能成為很不錯的世界公民。

問:理想的雙語教育大概需要哪些要素?

答:我約略可以提出十點來談。第一點是,辦學的人要有很明確的教育理念。如辦學理念、辦學目標、學校定位、教育哲學基礎在哪裡、價值觀在哪裡等等。不能只是說,我只是辦一所私立學校,我有中文部分,也多加了英文部分,很豐富,就是所謂的雙語小學了。

第二點就是,學校的教育人員,包括從創辦人、校長以下,所有教職員工,對雙語教育本質認識要夠,否則日後在執行學校各種政策的時候,會有很多衝突、困擾及混亂

第三點是制度面的建立正規立案的雙語學校最久至今不過三年,學校管理卻牽涉到中英兩套課程及兩套人事管理制度,因此制度的建立比較難。舉例來說,薪資制度,外籍人士跟本籍人士就是不一樣,學校如何使得全體教職員工接受這個制度便很重要。同樣的,在福利制度、差假管理辦法等的差異上,也需要讓大家覺得合情合理,能夠接受,不會產生衝突不平的心理等等。制度面的建立要有全面周詳的考量。

第四個便是合適的管理人員。制度建立之後,還要有適當的領導及管理人。傳統的國小校長對管理雙語學校常會有力有未逮之處,便是因為缺乏與外籍教師互動的經驗,諸如是否了解外籍教師特別的文化背景及生活習慣?如何拿捏對教學所反映出與本土教師不同之處並決定其教學模式是不是對的、理想的、是不是學校所期待的?此時,領導人及管理人員本身的學養及經驗便相當重要,否則在執行的時候常會出現各種問題。

第五點就是教師。中籍教師的聘請較容易,但是對於優秀外籍教師的聘任,難度便較高,為什麼?一方面,外籍人士國外的生活水平,以及外在的物質環境,生活環境都比較好。來台後的適應問題也很重要,如何使外籍教師接受各種制度待遇,自理生活,調整教學模式,到最後穩定且有效率的留下來任教,有蠻多的困難。尤其是外籍教師的穩定性﹔外籍老師相當多都是短期居留的,如何提供相對的條件及工作環境,牽涉到的制度與與他們溝通及互動的能力相當複雜。

第六項就是教材。當雙語學校的課程目標設計好了,便需要尋找教材,但市面上不管從國外進口或國內編輯的,並沒有專門是為本土雙語學校設計的教材。所以,學校必須自己要去組裝。而組裝呢,學校教師或行政人員便需針對學生的程度,背景及英文能力,還有課程架構能容納多少等各方面作很細膩的評估,並不是國外小學用的直接移植過來便可,也不是國內編寫的教材就一定恰到好處。

第七點是中英兩套課程的平衡。既然是雙語,中文的部分要照顧,英文的部分也希望學生學得好,怎麼尋求一個平衡點,目標訂在哪裡,便需要慎重考量。

第八點是建立英文課程的能力指標及教學目標。如第一年要教到什麼程度,第二年要教到哪裡,當然循序漸進是一個方法,可是漸進到什麼樣的水準呢?定出來的指標是不是合情合理?是不是實施之後會有困難?能不能達到?這些建立對新的雙語學校來講,都是要很用心去考量的,所以課程目標的訂定,以及達到目標的方法,需要仔細規劃建構好。

第九點是家長對於雙語學校或雙語教育的認知。家長常常會跟辦學的校方認知及期待有差距。有些家長可能覺得,我的孩子來這裡,最主要目的就是把英語學好﹔有的家長是希望中英文表現都要一樣好,因為既然是私立學校,我花了較貴的學費,兩方面都要很突出﹔有些家長則考慮與一般國中課程銜接的問題,所以家長對雙語學校的要求會很多元化。學校如何堅持既定的目標跟理想,和家長有效的互動溝通,去面對家長的挑戰跟質疑,也是一大挑戰。

最後一點是建構學校特有的文化。從有了辦學理念,到整個架構執行之後,如何使學校的辦學特色反映在學生的學習成果及整個教職員工所呈現的學校特有及良好的文化,需要很用心去思考設計及執行、評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angC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