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神的閱讀經驗 Free Voluntary Reading

 

  黃春騰教授在協同所主辦的「高中英語夥伴研習」時以Free Voluntary Reading為題,分享如何幫助學生獨立閱讀,藉著這篇精湛的演說,引導老師們思考英語教學的方向,以下是重要內容摘錄:

 

 有一本書名為閱讀的力量The Power of Reading: Insights from the Research, (2nd ed.), by Stephen Krashen),2004年出版。這本書提到了一個比較理想的閱讀狀態,叫做Free Voluntary Reading,在這個情況下,讀者不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也不是為了獲取某些資訊,或是被施加壓力而去閱讀。純粹是在偶發性的看到了一本書或雜誌上的文章,因着興趣閱讀而達到一種入神的狀態。

 如果能協助閱讀者創造出這樣的情境,閱讀者的受益程度將達到最高層次。為了達到這樣的境界,就須先讓讀者願意閱讀,讓他們很容易就找到適合自己的書本或文章,並能從閱讀中感受到樂趣。讀者必須多次經歷入神狀態,才能養成長期閱讀的習慣,進而培養成能獨立閱讀的讀者。讀者越多次進入如此狀態,受益就越豐富。特別是在高中階段,老師如果能在學生閱讀時,常將其誘導到進入入神狀態,就是了不起的好老師。而若只培養那種須要人家推一下才走一步的學生,不太管用、不能長久學習成長。

讓學生獨立閱讀就是目標

 讓學生能考好試是許多學校教學的主要目標。我認為訓練學生能夠自己獨立解決學習相關的問題,才是我們要追求的主要目標。就算考試很重要且無法避免,想想看學生在面臨校外的重要考試時的狀況是什麼?沒人可以協助或諮詢,只能自我奮戰,時間有限,而語料是全新的,對不對?大考既然是這樣,我們平常不就是要訓練學生達到考好試的目標嗎?不就是希望他們能在校外獨立應考嗎?大目標既然如此,平時就要培養這種能力:即是在沒有人協助的情況下,能夠讀懂陌生的語料的能力。因此訓練學生能夠獨立的閱讀,就是我們要努力達成的目標。當然,在實作上要能安排適合個別學習者的學習材料,並且循序漸進的長期培養。

們知道閱讀的理解有多種層次:勉強了解是一種層次;只能抓到主旨是另一種層次;只能了解片段訊息,也是一種層次;能夠徹底理解並欣賞文章之巧妙處,又是另一番境界。勉強讀懂了或經過老師徹底分析講解,(包括翻譯之後,)才懂。這不叫閱讀,這叫研讀、或語言結構的分析解剖。一般國高中老師們似乎都太少給學生真正獨立閱讀的經驗。老師們常花太多時間在分析解釋結構和翻譯上,其我們在實寫作時,才需要比較多的文法結構概念;在閱讀的當下,我們很少直接涉及文法的思考,而是著重在文意層面的了解

 比較出色的讀者,通常也能成為比較好的口說或寫作者。很多學生問我,已經學了那麼多年的英文,為什麼寫作還達不到進階的水準?那是他們長期習慣閱讀一些遠比他們的程度要高很多的文章,他們長期在做一知半解的閱讀,所以進步的速度很慢,要表達使用時更會困難重重。因此我建議他們尋找到大量的、自己能輕鬆閱讀且很感興趣的文章或故事來讀。這就是適讀性的觀念。反之,例如大學英文專修的學生唸了許多名家或中古時代的偉大作品,這些作品是遠超過他們程度的東西,以致於無法消化吸收,徨論要使用在寫作上。因此只讀這類的作品是不足的。如果學生閱讀的作品超越自己的能力太高,高到只能勉強理解的話,就不能轉化成為寫作的材料。

 我告訴他們說,如果小時候英文的童書看得太少,現在的英文寫作就不易如英語母語使用者自然,建議他們大量閱讀童書。別小看了童書,這都是專家學者寫出來的。如果能夠大量閱讀與自己的程度相當的書,對於寫作能力就會有相當快速有效的提升。適合自己程度的童書對於學生之寫作確實有很大的助益,因為這些東西才能被徹底吸收,才能轉化為寫作能力。精典與名著不是不需要看或是看了沒有幫助。他們對於那些能夠深度理解的讀者當然能夠成為學習效仿的目標。關鍵是我們的基礎夠不夠對之作深度的解讀,還有我們的寫作水平離他們有多遠。

 就閱讀教學來講,我建議要給學生很多的相關知識背景,而不只是集中在語言結構上的學習。盡量以大量閱讀為目標,而且是不分課內外的。事實上,學習閱讀的材料不會是課外的。如果文章具有吸引力,讀者就不會在外面,而會進到裡面去。只要是能夠增加閱讀理解力的材料,就不會是outside reading

 當學生覺得閱讀是舒服自在的,他就能享受在其中,就能持續學習,這也符合free voluntary reading 的觀念。在過去,你們可能覺得要做這樣的閱讀教學是不可能的,因為統一版本的課本就在那裡,我們似乎沒有選擇的餘地。現在的大環境不同了。我建議你們不要太倚賴課本,課本只是閱讀教材的一小部份,適性教學的效果較好。

 在美國也有兩大陣營的閱讀教學,一是使用教科書;另一種是使用老師自己蒐集整理組合的教材,只要符合於課程目標的,又是適性的,就擺進去。也就是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和閱讀教材的可讀性來取捨,課程目標邁進。這兩項標準都由老師協助學生來判斷選擇。通常我的閱讀教材是我和學生一起決定的,這不是為了民主,而是比較實際,是可行性高、又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angC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