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訊息傳達的不同方式之反應態度

黃春騰

 

從指導研究生中得到一個感想:持續、溫和、反覆的談話沒有效果。例如一年來我如同常人所謂的嘮叨的母親一般,持續、溫和、反覆地提醒一些即將準備寫論文的研究生在探討文獻與確定主題過程中應注意的重要觀念與技巧。檢討結果時證實他們全都違反了大部分我不斷重複作的要求。其原因如下:

 

一、                對於他們無法立即動工執行的任務,說得再多次、再詳細,效果都不好,因為他們可以理解卻無法體會。一旦真正執行時,卻都忘記了應該注意的事項。因此,不斷地預先防範的效果不佳,還要在他們正在做時再不斷的追加提醒。

二 、    對於重要的事情,說話時如果很溫和,即使反覆多次也會沒有效果。這就如同溫水煮青蛙一般,他們會以輕忽的態度對待。經過一陣子當我覺得要嚴肅起來時,他們也會如突然驚醒一般,有罪惡感又有些無奈與無辜。同樣的道理也適合於解釋夫妻或男女朋友之間的互動關係。許多在這種關係中的其中一方(),在友好的基礎中,會長期、持續、溫和、反覆地要求,甚至於警告另一方要避免或要去做某件事,可是對方()卻一直沒有反應或不予理會。等到累積夠久之後,甲方會因為一件看似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最後一根稻草)而引發嚴重的反應,甚至造成此後彼此關係的質變。乙方會覺得很無辜,無法接受「突來的巨變」;甲方卻覺得對方「因長期忽略自己的感受」,而終至於達到無法再忍耐或難以回返的程度。甲方的問題在於初期的表達態度不夠強烈,結果被解讀成無意義的嘮叨;而乙方的問題在於對於甲方的長期訴求缺乏敏感度或是毫不在乎。因此,無效的作為或溝通重複再多次,也是無效的。有一位奶奶每天早上叫她的孫女起床要反覆多次持續超過半個小時。從孫女國小叫到高中畢業,孫女仍然要她如此侍候才能起床。如果彼此能喜歡這樣的互動,也沒有什麼不好。問題是,奶奶持續每天抱怨孫女難起床,不能自律。而孫女也持續每天抱怨奶奶嘮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angC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